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美食分享 2024-07-09 09:50:53

图书管理系统有哪些功能?

图书管理系统、售票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

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如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本系统包含如下的几个模块:身份验证、借阅图书、归还图书、打印催还单、信息查询、系统维护以及退出。

扩展资料: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图书管理系统作用:

准备和提供统一格式的信息,使各种统计工作简化,使信息成本;

2. 及时全面地提供不同要求的、不同细度的信息,以期分析解释现象快,及时产生正确的控制。

3. 全面系统的保存大量的信息,并能很快的查询和综合,为组织的决策提出信息支持。

4. 利用数学方法和各种模型处理信息,以期预测未来和科学地进行决策

参考资料:

图书馆应具备哪些功能

1、登录系统功能

它主要提供用户登录功能,并按各个用户提供的权限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其权限大概包括:权限查询,管理权限,借还书管理,超级(用于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等),图书分类,管理登录帐户,管理逾期书籍等。

2、查询系统功能

该功能主要用于查询图书,其中直接查询包括图书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查询等单一条件或多条件的综合查询(精准查询或模糊查询)。

3、借阅系统功能

该功能主要由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借还录登录及还书清除记录等,它分别由两个界面,1)借书作界面;2)还书界面。

4、借阅管理系统功能

主要对图书馆内的图书信息进行相应的管理(如修改部分信息、增加新的图书信息、删除旧的图书信息等)。

对图书馆馆内的图书进行相应的分类。

对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各登录帐户等进行相应的管理及相应逾期图书的管理等。

论述:图书馆体系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于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论述:

从宏观方面来说,图书馆体系结构的研究是以一个甚至整个世界的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从微观方面来说,图书馆的体系研究是以一个图书馆实体及其资源为研究对象。从现代化手段方面来说,图书馆体系结构可以从传统图书馆体系结构和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下面依次展开讨论。

一、宏观方面

这里只以大陆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在,图书馆体系分布结构既有横向也有纵向。

从横向来说,图书馆主要由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和专门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构成。他们的共同的职责就是保存文献信息,促进文献信息交流,加快文化的发展。但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特殊职责,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为政机关、大众群体服务,其家图书馆还有一项更为特殊的职责就是掌管全国主要的文献信息;高校图书馆主要为高校师生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科研图书馆主要为科研工作者服务,如中科院的图书馆;专门的图书馆是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如云南省图书馆设有盲人专门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室)主要功能是丰富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

从纵向来说:的图书馆体系结构式金字塔形状的。以公共图书馆为例,图书馆为老大,省级图书馆为老二,县市级图书馆为老三、乡村社区街道图书馆为老四。在这个体系结构中,大多数下级图书馆在行政上和业务上隶属于上级图书馆,但也有一部分下级图书馆只是在业务上接受上级图书馆的指导甚至在行政上和业务上都不属于上级图书馆。

二、微观方面

1、在图书馆实体上,一个图书馆可以有分馆,分布在不同的物理空间上。同时一个实体图书馆又可以分为流通馆、基藏馆、古籍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等。和图书馆实体相对应,在资源的分布上也有重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分布。以高校图书馆为例,综合性的大学各个方面的文献都比较齐全且有它特色的馆藏。比如贵州大学有三个主要校区,相对应的就有三个主要图书馆的分馆,南校区分馆重点和特色文献是有关农学方面的,北校区的重点文献则为文理方面的,蔡家关校区重点文献则为工科方面的。

三、现代化手段方面

传统的图书馆体系结构重点是 图书馆实体+纸质图书,而数字图书馆则信息体系结构、技术体系结构和系统体系结构三个方面来论述。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体系结构以数据类型、结构元数据和元对象三个简单的概念来描述。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体系结构则是依靠现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网络构建C/S,B/S应用模式。系统体系结构将图书馆分为各个功能不同却又相互联通的子系统。

再加一点说明,由于现代信息的发展,图书馆在资源购买上面有两种途径:购买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

目前图书馆在体系结构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里结合前人总结的观点略举两例。

1、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还不够,因而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每个图书馆都在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造成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就拿电子图书集团采购来说吧,如果N多个图书馆联合起来对付电子出版物提供商商,用集体的力量迫使电子出版物提供商降低价格。用具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少不少,不少我们买别人家的。嘿嘿。

2、图书馆受到行政干预太多,行动不灵活。就拿图书馆学会来说吧,这个协会本来是没多大行政能力的,但是由于受到行政思想的影响,前几年甚至现在,大多数省级图书馆学会都甘心情愿的认为图书馆学会是他们的老大。不过听说南方有几个省的图书馆学会“悄悄”在一起弄了个交流会。

3、图书馆馆内资源配置不合理,加上现在大多数图书馆里面的专业人员太少,甚至没有,导致整个图书馆内部发展一塌糊涂(这话有可能严重点了。)

4、在图书馆建设上面,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图书馆远远先进于老少边穷地区。

5、很多图书馆重视技术而轻视服务,成为技术狂热派的奴隶。

总得就是这些啦。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字典、数据流程图、补充说明、逻辑模型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

1.1 系统分析

1.1.1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

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万人以上的员工,并地理位置分布在大型企的图

书馆理系统,图书馆藏书 100 多万册,每天的借阅量近万册。在手工作方式下,图书的编目和借阅等的工作量大,准确性低且不易修改维护,读者借书只能到图书馆手工方式查找书目,不能满足借阅需求。需要建立一套网络化的电子图书馆信息系统。

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对象有两部分人:注册用户和一般读者。一般读者经注册后成为注册用户,注册用户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其他人员只可查阅图书目录,但不能借阅图书。系统同时考虑提供电子读物服务,目前只提供电子读物的目录查询服务,不久的将来将提供电子读物全文服务。用户可通过网络方式访问读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1.1.2 系统内部人员结构、组织及用户情况分析

为了对系统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首先要对系统内部人员结构、组织及用户情况有所了

解。图书馆系统的组织结构如图 1 - 1 所示。

图 1 - 1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

图书馆由馆长负责全面工作,下设办公室、财务室、采编室、学术论文室、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技术支持室。各部门的业务职责如下。

办公室:办公室协助馆长负责日常工作,了解客户需求,制定采购。

财务室:财务室负责财务方面的工作。

采编室:采编室负责图书的采购,入库和图书编目,编目后的图书粘贴标签,并送图书借阅室上架。

学术论文室:负责学术论文的收集整理。

图书借阅室:提供对读者的书目查询服务和图书借阅服务。

电子阅览室:收集整理电子读物,准备提供电子读物的借阅服务,目前可以提供目录查询和借阅。

期刊阅览室:负责情况的收集整理和借阅。

技术支持室:负责对图书馆的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1.1.3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系统的业务室系统要达到的业务目标,业务流程分析是系统分析的基础环节。图书馆管

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 1 - 2 所示。

图 1 - 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

通过业务流程调查,理清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和业务的流程。

图书馆编制图书采购,由采购员负责新书的采购工作。采购图书入库后,交采编室编目,粘贴标签,产生图书目录。图书交图书借阅室上架,供读者借阅。采编后的电子读物交电子阅览室。

读者分为注册读者和非注册读者,只有注册读者可以在本图书馆借书,非注册读者可查询目录但不能借书。读者填写注册登记表交图书馆的审核后,记人读者登记表,成为注册读者,发给借书证。注册读者借书时,需填写借书单,连同借书证一起交给借阅室,借阅核对无误后,填写借阅登记表,修改图书登记表中该书的数量,上架取书交给读者。图书馆设读者信箱,读者需要但没有库存的图书,读者可以通过读者信箱反映。图书馆定期处理读者信箱中的意见,将读者需要的图书编制成图书采购交采购员购买。

1.1.4 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时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它抽象概括地把信息系统中各种业务

处理过程联系起来。以下时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地数据流程图。

(1). 零层数据流程图 1 - 3

图 1 - 3 零层数据流程图

( 2 ) 1 层数据流程图 1 - 4

图 1 - 4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1 层数据流程图

1.1.5 数据定义及数据字典

为了对数据流程图中各元素进行详细的说明,我们采用了数据字典的说明方法。图书馆

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字典如下:

(1) 数据流描述

数据流编号: D01

数据流名称:图书采编信息

简述:图书采编信息

数据流来源:图书购买后,由图书馆采编人员编码整理后,输入计算机。

数据流去向:采编管理模块。图书采编信息将采编数据存入数据库(图书表)

数据项组成: BookID (图书编码)+ BookType (图书类别)+ BookName (书名)+ Auth (作者)+ Publisher (出版社)+ Pr (单价)+ PubDate (出版日期)+ Quantity (购买数量)

数据流量: 100 本 / 日

高峰流量: 500 本 / 日

数据流编号: D02

数据流名称:图书借阅单

简述:图书借阅单

数据流来源:用户填写图书借阅单交图书馆,图书馆审核后,输入计算机。

数据流去向: P2_11 检查读者身份。

数据项组成: OrderDate (借阅日期)+ BookName (书名)+ RederID (读者账号)+ ReaderName (读者姓名)+ O_Quantity (借阅数量)

数据流量: 1000 部 / 日

高峰流量: 5000 部 / 日

数据流编号: D03

数据流名称:填写借阅记录

简述:填入借阅表的记录

数据流来源: P2_13 检查合格的借阅图书信息录人到借阅库中

数据流去向:借阅库

数据项组成: OrderID (借阅号)+ OrderDate (借阅日期) BookName( 书名 ) + BookID( 图书编码 ) + ReaderName (读者姓名)+ ReaderID (读者账号)+ ReturnDate (还书日期)+ O_Quantity (借阅数量)+ state (状态)

数据流量: 1000 人 / 日

高峰流量: 2000 人 / 日

数据流编号: D04

数据流名称:借阅图书数量

简述:修改图书库中图书数量

数据流来源: P2_13 修改图书库中图书数量

数据流去向:图书库

数据项组成: BookID (图书编码)+ O_Quantity (借阅数量)

数据流量: 1000 人 / 日

高峰流量: 2000 人 / 日

数据流编号: D05

数据流名称:图书查询信息

简述:图书查询信息

数据流来源:读者

数据流去向: P3_11 检索处理模块

数据项组成: Book ID|BookName|Auth|Publisher

数据流量: 2000次/日

高峰流量: 4000次/日

数据流编号:D06

数据流名称:图书检索结果

简述:返回给读者的查询结果

数据流来源: P3 _11 检索条件处理模块,从图书库中返给读者的查询结果

数据流去向:读者

数据项组成:查无此书|符合条件的图书数量+{图书馆藏号+图书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在库册数}

数据流量:2000次/日

高峰流量:4000次/日

数据流编号: D07

数据流名称:图书预定信息

简述:读者预定图书时填写的信息

数据流来源:用户填写图书预定信息,要求预定图书

数据流去向: P4 _11 预定信息输入

数据项组成: ReaderName + Password + BookID

数据流量: 50 次 / 日

高峰流量: 100 次 / 日

1.2 系统设计

1.2.1 系统功能设计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图书目录检索、网上图书预定、图书借阅、电子出版物借阅、图书采编、读者留言和系统维护等。系统功能如图 1 - 13 所示。

图 1 - 13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各子系统功能如下所述。

1. 读者注册系统

读者访问系统时将检验读者账号和密码,经过注册的读者允许进入系统。

2. 书目查询系统

读者进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后,可以根据需要检索书名或期刊。检索条件可以是书名称、图书编号、作者姓名或关键字等条件,如果读者拥有不充分还可以进行模糊查询。

3. 图书预定系统

读者检索到需要的图书后,单击所需要图书条目,进入图书预定系统,读者也可以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主界面进入图书预定系统。系统查询图书库,如果书库中有此书,则将此书为该读者保留三天。读者应当在三天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否则系统将自动取消保留。

4. 图书借阅系统

读者查找到所需图书后,在图书保留期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图书借阅系统处理图书借阅、还书、续借等手续。

5. 图书采编系统

图书采购入库经过编目等处理后,将其目录存入数据库,提供给读者检索使用。目录信

息包括图书编号、图书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定价、出版日期和数量等。

6. 电子读物系统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中的电子读物的数量越来越大。电子读物系统处理电子读物的阅览、版权与安全等事务。

7. 读者留言板

通过留言板,读者将需要的图书、要求和建议等记录下来,与图书馆管理人员交流。

8. 系统维护模块

系 统维护模块主要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图书统计信息和读者统计信息,以便于管理人

员从宏观上掌握图书馆运行的总体状况。

1.2.2 系统环境设计

1.硬件环境设计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两台构成双机备份结构,保证提供实时服务。为保证较快的响应时间,选用处理速度较高的计算机系统,内存大小对数据库系统的响应速度影响较大,选择内存较大的系统。网络通信速度选用100Mbit/s1000Mbit/s。为保证系统中心的信息安全,配置必要的数据备份设备(采用外部备份方式)。

2.软件设计环境设计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 ( Browser ) /Database 模式,端采用 Web 方式进行系统开发,用户使用通用的浏览器访问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端采用应用逻辑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两层,与客户端形成系统结构。采用这样的三层结构,具有结构清晰、维护简单、运行速度高等特点。软件结构如图 1 - 14 所示。

图 1 - 14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

作系统采用 Microsoft 公司的 NT , Web 站点发布系统选用 Microsoft 公司的 IIS ,数据库系统选用 Microsoft 公司的 SQL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使用 Dreamweer 、 Flash 和 FrontPage 等软件工具。

3. 网络环境设计

图书馆的网络系统,由图书馆主交换机和部门交换机组成。用户可以在图书馆内部使用

图书馆网络系统访问该系统,也可以在图书馆外部使用互联网访问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构建的总体框架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为此,2012年3月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模式上作出全新阐释,集中强调了“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作用”。随着该规划的实施,高等院校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将成为学校办学职能发挥的重要阵地;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规模和水平,将成为高等院校办学实力的主要体现;建立在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基础上的各种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将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等办学功能发挥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高等院校如何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系统规划和全面推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办好开放式大学,将成为高等院校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信息技术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的深远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一经产生,便向世人展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内容发生变革。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确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相应的知识体系和经验来设计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体现出了知识和经验的系统性,但也暴露出了更新速度慢及与现实经济需求脱节等弊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更催生了不同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创新4C 能力(Critical thinking,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Creativity,即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创造力)的交叉渗透和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已有的教学内容,更为其增添了新的内涵。第二,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变革。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采用的是以群体为对象的标准式教学,所遵循的知识传播过程主要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过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所特有的学习风格、兴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个性异。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改变这种单一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如融入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具发生变革。传统的教学工具受场地、教具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呈现出功能单一、交互性弱、损耗性大、灵巧等特征。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避开了传统教学的种种限制,可以催生更多功能多、可持续、灵活性、轻便性新型教学工具。如“Clicker”、“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电子课本”(E-Textbook)等教学工具,不仅可以为传统教学工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而且可以推动形式多样的专用教学工具创新发展,从而直接服务于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第四,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环境发生变革。以互联网、便携式智能与电脑、声像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时空地域的界限,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学习、泛在学习、虚拟学习等一系列数字化学习不断涌现,从根本上营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新学习环境。以云计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云端教育学习环境,将家庭、户外、学校、社区学习中心等各个物理空间连为一体,形成虚拟化的云端学习空间,可以实现家校互联、资源互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为形成“学习型”提供了一种高度智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第五,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变革。传统实体型校园式的办学模式,使得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阶段性、选择性和封闭性特征,学生只能集中在学校接受固定阶段的教育,一旦毕业便意味着接受教育阶段的结束;有限的教学资源,决定了只有特定的人群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不同地域高等院校封闭式的办学过程,客观上造成高等院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落较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高等教育的不断融合,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持续性、普适性和开放性,为建设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支持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构建开放式大学和学习型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二、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

网络信息技术自产生以来,其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实现了飞速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程度也呈现出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动态发展演变过程。2005年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过程的总结、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四阶段发展理论,对比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演势(图2-1)。

图2-1 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发展演变

1.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起步阶段

学校仍然延续着以实体型教学资源为依托、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被动式接受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办学思路,网络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表现在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模式的局部变革、教学管理的软件化等;如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办公软件作,电子邮件使用等加入教学内容中,教师的板书以PPT 演示文稿代替,教育管理软件开始初步应用等;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经历了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大影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信息技术的引入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主动的行为。

2.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应用阶段

教师体验到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优势,出现了教师主动和广泛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工具、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教学模式,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程度得到深化;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进入了这一阶段,但随着广大教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不断提高,学校却面临着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难以满足需求的障碍。

3.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整合阶段

随着学校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系统规划与建设,基于网络环境条件下教育教学资源拓展体系的构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实现全新的变革,由主要依托实体型教学环境向主要依托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转变,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完善的网络信息教育教学平台系统,实现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全面革新,组织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通过积极的和辅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部分高等院校已经进入了这一阶段,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和网络协同教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师与学生的选择。

4.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阶段

随着学校网络信息教学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学校逐步实现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组织都是围绕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进行;同时,学校开始追求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服务领域及服务功能的多元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校际区际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协作和共享等方面的不断创新,这一阶段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分析及特点

读者需求是指读者对适用图书文献的寻求过程。它以读者的阅读目的为出发点,以其使用文献的取得为结果。此过程体现了读者与文献之间的关系,属于阅读行为的前期活动。取得适用图书文献的过程就是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

读者需求从广义上讲,就是图书馆读者对图书馆资料的需求;从狭义上讲,就是对书刊文献资源的需求。所以,读者需求其实就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并由此产生对文献的研究和利用。读者需求总是以自身的某一种具体需要为起点,并体现在阅读内容、阅读行为和阅读效果之中。其表现是阅读内容依据需要进行选择,阅读行为按照需要加以控制和调节,阅读效果针对需要做出评价,阅读活动满足需要继而更加深化。读者需求不仅是个人的某种需求,也是需求的表现。因此,不断变化、复杂多样的特点贯穿于读者需求的始终。

1.大学生读者需求的特点

大学生读者是高校图书馆中为重要的读者群体,分析他们的需求特点,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主要任务。大学生读者对文献需求有如下特点:

(1)对教学用书的需求有稳定性、集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由于专业的设置和教学的安排,以及课程开设、教学内容体系等限制了教学用书的基本范围,使得教学用书在大学生读者当中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教学用书的集中性表现在使用的种类和读本集中、读者数量集中及利用时间集中。在大学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教学用书呈现出周期性循环往复的使用状态,有较强的阶段性规律特征。

(2)阅读活动与所需专业和将来的职业工作相联系

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目的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未来工作需要的指导和影响。因而,他们比较倾向于专业文献的阅读,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学科文献的阅读,渴望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

(3)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和精神文化生活有较高兴趣,他们的阅读需求高于其他读者

在结合教学内容阅读文献之外,大学生读者根据个人爱好,还会阅读许多课外读物,涉及面非常广泛,不仅仅是专业书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还会有选择地阅读文学艺术、哲学法律、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无论是环境还是个人主观愿望,都在激励大学生读者多学知识多读书,从中寻找它们需要的内容,以充实他们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因此,他们的阅读热情、态度、目的都表现出强烈地求知欲望。

2.教师读者需求的特点

高等学校图书馆中的教师读者是重点服务对象,这是由于他们在高校所承担的任务决定的。教师读者从年龄结构上可以区分为老年、中年、青年教师三个层次。他们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文献需求特点也不相同。

(1)老年教师多年从事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丰富的经验,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导力量

老年教师主要负责著书立说,带研究生,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同时也承担了一些重要科研项目。老年教师经过多年积累,个人的专业藏书比较丰富,他们对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利用,主要是查找一些有关的新研究动态、外文资料及历史文献等。对于这些老年教师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图书馆的有义务协助查找,以便使他们将宝贵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上。

(2)中年教师年富力强,处于教学和科研的线,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中年教师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面对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频繁的学术活动,以及自身需要的知识更新与学习提高的压力,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他们在文献的选择上,通常是利用图书馆的目录和各种检索工具查找文献,并习惯于自己查找,但也希望图书馆帮助查找。其对文献资料的内容范围主要集中在与本学科和专业相关的书刊文献。他们希望提供更高层次的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以便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动态。

(3)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生力量

青年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不久,大多数担任教学辅导工作,同时也在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教学经验和能力。他们学习勤奋,工作热情高,对利用图书馆有很高的积极性。具有来图书馆的次数频繁且时间上较多、涉及文献的内容广泛且借阅量大两大特点,图书馆应针对青年教师的阅读需求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四、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

信息服务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服务者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来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信息服务者的劳动价值终在用户信息利用活动中得以体现。由于信息服务者面对的用户群体种类繁多,职业各异,需求多变,因此,信息服务者必须认真进行用户研究,针对不同的用户及其信息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但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都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用户的信息需要是信息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信息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下对特定用户的特定需要产生效用,无论何种信息服务都必须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针对性就是为特定的用户找到确定的信息,满足用户的特定需要,实现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的匹配。

2.及时性原则

在信息服务中,信息服务者必须依靠广泛的用户联系渠道,及时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高效生产出用户所需的信息,并利用便捷的传递渠道将信息及时提供给用户。及时性原则一方面要求信息服务者坚持“顾客导向”的理念,时刻跟踪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客观上促使以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正在成为信息服务的一个基本因素。

3.精炼性原则

信息服务者对信息应当在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筛选加工,做到有分析、有比较、有选择,浓缩度高,使提供的信息简明扼要,精益求精,在质量和数量上都符合用户的需要。

4.方便性原则

信息服务要为用户的信息行为提供的便利条件,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克服时空障碍,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平台的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内部管理,简化利用信息服务的手续,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优化系统设计,开发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宣传普及信息知识,开展用户培训工作,增强全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消除用户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用户的消费需求,为信息服务者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5.系统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时,必须紧紧围绕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的基本职能要求,从人才需求的分析和预测、人才培养的学习与实践、培养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科研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服务的内容和平台等方面,构建系统全面的信息服务体系,才能保障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的全面发挥和高校基本职能的终实现。

五、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

依据高等院校各种类型读者的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和服务的运行规律与职能要求,在遵循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规划设计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和思路(图2-2)。

图2-2 高等院校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总体框架和思路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包括目标层面、功能层面、方案层面和技术层面四个方面。在目标层面上,首先要高瞻远瞩,全面分析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网络环境条件、技术水平条件、员工素质条件等,紧密联系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和需求的优势与特色,科学规划学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在功能层面,紧紧围绕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的基本职能和要求,合理谋划学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功能设计、功能要求和功能内容;在方案层面上,以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功能要求为出发点,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的过程与内容为基础,以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方式和技术为手段,系统设计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具体系统平台;在技术层面上,在充分考虑高校图书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开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开展信息服务知识库建设、系统平台的开发,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与更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a13828211729@163.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