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资料电子版_高二会考卷子哪里弄

综合百科 2024-07-25 09:53:29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篇一

高二会考资料电子版_高二会考卷子哪里弄高二会考资料电子版_高二会考卷子哪里弄


高二会考资料电子版_高二会考卷子哪里弄


高二会考资料电子版_高二会考卷子哪里弄


高二会考资料电子版_高二会考卷子哪里弄


美国的对外扩张政策

美国对外扩张分为三个阶段:即19世纪上半期的美洲大陆扩张阶段、19世纪末和20世纪早期的海外扩张阶段和二战后的全球扩张阶段。对外扩张政策则经历了由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门户开放、金元外交、冷战到美苏争霸及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演变。早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就提出“门罗主义”,积极推行起“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的政策。1823年,美国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自由的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明确表示出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意向。19世纪末美国又提出“泛美主义”,多次派兵干涉拉美内政。1898年挑起美西,夺走波多黎各,并将古巴沦为“保护国”。1903年,美国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哥伦比亚签订《美巴条约》,攫取巴拿马运河开凿权和运河区的租让权,加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霸权地位。同时美国资本也大量渗入拉美,奴役和剥削当地,这就是大棒和金元并用的政策。1899年美国对华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企图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外交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而有了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一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1)一战使美国大发横财,战后出现经济繁荣。美国妄图支配世界事务,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并纵巴黎和会。由于在欧洲获利不多,特别是国联问题上逊色于英、法诸国,美国竭力巩固它在拉美的殖民利益,积极在亚太包括在内的地区扩张势力,实行军备竞赛。通过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推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政策,打击了日本利益。其间通过金元外交,发挥了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

(2)30年代,美国与建交,通过“中立法”,实际上对侵略推行绥靖政策。

(3)40年代初,美国卷入大西洋地区的反,继修改“中立法”后又通过“租借法案”。珍珠港后,美对日作战,推动反同盟的建立,并与苏英等国协同作战,安排战后问题,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4)二战后,美国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在发动侵朝、侵越,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之所以能确立全球霸权主义政策,主要由于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体系的统治地位。军事上拥有世界上大的军事力量,垄断。它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表现是:

A.采取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包括推行主义、马歇尔、建立北约、德国和扶植西德。

B.在扶植打内战,发动侵朝、侵越。

C.力图控制广大亚、非、拉。

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基本依据是: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和军事力量的日益增强。主要特点:以“公正”为幌子,用资本作渗透,以武力相威胁获得更大的利益。

篇二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在处理关系方面,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欧洲“均势”政策。如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称霸欧洲的局面;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中打败沙俄,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与法俄结成协约国,打败了对其在欧洲大陆和全世界利益有巨大威胁的德国;一战后又扶德抑法,拒绝与法结盟;纵容德国侵略扩张,极力将祸水东引。由此可见,英国均势政策的目的是反对大国谋求欧洲大陆霸权,巩固欧洲大陆沿岸阵地,保持自己海上霸权。其政策实质是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纵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

另外在外交政策上,自以后,英国长期实行所谓“光荣孤立”政策,即英国不同其他订立长期盟约,以便英国随时按照本身需要,变换对外关系,弹性地调整和维持均势,让英国挟其优势在经济上巧取豪夺,保持霸权。但是进入到19世纪末,英国一方面丧失了“世界工厂”的世界工业垄断地位,作为这一外交政策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又面对俄国在东方和德国在西方咄咄逼人的严峻挑战,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先是在东方与日本订立《英日同盟》对付俄国,英日同盟标志着英国外交政策的大转变。英国继英日同盟后,于1904年和法国调整了关系,缔结了英法协约。日俄结束后,远东均势有了新的改变,俄国,力量削弱,已不再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威胁,加之这时英德矛盾又已超过了英俄矛盾;这样英国又于1907年与俄国缔结协约。这样在西方形成了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同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对立,并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美苏争霸的经过及其两国对分别采取的政策

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战略意图是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在这一阶段美国采取孤立和反对的政策,原因是它敌视,对新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原因是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和企图控制。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实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在这一阶段美国同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是这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加紧对进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武装冲突,中苏关系恶化。

第三阶段:80年代。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在这一阶段开始注意改善同的关系,其原因是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同的关系时好时坏,曲折发展,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一战后法国在欧洲大陆霸主地位的恢复与丧失

一战后,特别是巴黎和会后,法国先后与比、波、捷等国结盟,势力弥漫于欧洲,成为抑制德国、遏制苏俄的欧洲盟主。主要原因有:一战后奥匈瓦解、德国、俄国革命、波兰孤立,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惟一强大;英国势力均衡政策在战后欧洲大陆难以立即奏效;美国因巴黎和会失利,外交重点放在拉美和东亚,争夺目标尚未转向欧洲;凡尔赛和约基本体现了法国严厉德国的要求,成为其称霸欧洲大陆的基石。但法国这一霸主地位维持时间不长,上台后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法对其妥协纵容,这就标志着法国欧洲霸主地位丧失。其根源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具体表现就是英国扶德抑法,尤其是道威斯和洛迦诺公约,使德国迅速振兴,打破了法国一时称霸欧洲的局面。

篇三

日本的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是主义对大陆推行的侵略扩张政策。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一直把吞并朝鲜,侵占,称霸的大陆政策作为基本国策,先后发动了中日甲午和日俄,夺取领土,吞并朝鲜。1931年更直接出兵占领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妄图。1945年日本投降,大陆政策破产。

英法美等国在30年代推行的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30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英、法、美等国推行的一种政策,是伴随着策源地的形成而形成的。英、法、美等国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软弱地位、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盛行、受反苏恐惧感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世界争霸斗争的总态势中,只想维持一战后的既得利益,保持现状,基本上处于守势。面对逼人的攻势,一方面由于其利益受到威胁和损害,发生了与德、意、日之间的抗争;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卷入与德、意、日的冲突,以维护与其利益相关的“和平”局面,为此采取让步、姑息、妥协、迁就的方针,即“以和避战”,甚至不惜放弃某些战略地带,牺牲弱小民族和利益,力求“祸水东引”,挑起苏德冲突,从而产生了绥靖政策。关于绥靖政策的实质,目前史学界认识并不一致,一种认为是“祸水东引“;一种认为是“避战求和“;还有一种认为是西方为了避免,维持和平而采取的妥协、投降政策,为此实行了包括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祸水东引”的方针。在慕尼黑会议以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不干策”。不干策反映了英、法、美对侵略活动既斗争又妥协、既限制又纵容的矛盾立场和两面态度。他们对日本独占东北和侵略全,不承认伪,但又不敢对日本采取任何措施。他们谴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并进行经济,但又不愿实行,并为同意大利妥协留下后路。他们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实行貌似公允的不干策,但对德意破坏不干涉协定的行径视而不见,不愿采取强硬措施。美国由于国内孤立主义传统方针的影响,基本上在中立旗号下实行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顶点,英法由不干涉转到干涉,直接与勾结,逼迫捷克出让领土和,用肢解小国的方法讨好,以保全自己,其罪恶交易的露骨的程度,在关系是空前的。这一政策的实行没有给欧洲带来和平,反而破坏了反统一战线的形成,助长了的侵略扩张,加速了大战的到来。关于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一种意见认为,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以后,该政策破产;一种意见认为,1940年5月德国入侵法国,张伯伦,绥靖政策才破产。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资料(四)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关系:时间为17和18世纪,其中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四大商业强国的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关系的中心内容之一。在这场斗争中,先是英国打败西班牙,17世纪下半期,英荷之间又发生了三次,结果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在北美,英国夺取了荷属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多次发生,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并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地盘。在长期殖民中,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抢占了广大殖民地,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这一时期,新崛起的帝国与瑞典的北方、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扩张,构成了关系的第二个内容。俄国彼得一世、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扩张表现在领土的侵占,这与英、法等国殖民地扩张有所不同。同时,此种扩张更多地带有封建色彩,而英法的扩张,则是早期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性质。在这一时期,强国之间的关系随着各自利益的需要而变化,如普奥,既有战,又有结伙瓜分波兰的举动。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世界体系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关系:时间从18世纪法国开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止。18世纪以前,封建君主对事务拥有重大影响。法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欧洲各国封建势力内外勾结,组成反资产阶级革命同盟。因此这一时期的关系首先表现为法国与欧洲列强的关系。在法国中,先是普奥组成干涉军,失败后,英国为同法国争夺中东的利益和进行海上争霸,组织了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法兰西帝国建立后,法国与第二次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与传统的封建势力之间关系的继续,并使新生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法国与后来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争霸特点;而对西班牙和俄国的进攻,则是侵略行径。1815年,失败后,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具有一定现代意义上的个体系--维也纳体系。当时的欧洲列强俄、英、普、奥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欧洲划分了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封建在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组成了多极均势结构,以恢复、巩固欧洲封建秩序,消灭各国革命为目的。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其中有影响的是为争夺土耳其,英、法、俄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在德意统一过程中,也渗透着复杂的关系,德意志统一进程包含有普奥与丹麦的关系、普奥之间的关系和普法之间的关系。意大利统一主要体现了奥意的关系、意法的关系、法奥的关系等。

进入阶段和一战时期的关系:19世纪末,随着向过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英国的工业生产由70年代的世界位降至第三位;法国由第二位降至第四位;美国由世界第四位跃居位;德国超过英法,跃居欧洲位,世界第二位。这种新的力量对比与当时势力范围的划分、殖民地的占领不相称,世界领土又已经被瓜分完毕,于是新老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和斗争变得空前尖锐。由于后起的德国的领土野心和殖民扩张对老牌头号殖民帝国英国的威胁,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了当时之间的主要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德奥意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双方疯狂扩军备战,终于在14年爆发了一战。一战是一场掠夺,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双方在西线、东线、南线以及部分地区进行了交战。18年德国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

总结 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 经验 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二生物 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9.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其它 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群密度的测量 方法 :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大多数真核细胞通常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2.细胞核结构(32页图2-15)

①核膜:双层膜,膜上有多种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物质交换的通道

②核仁:细胞有丝_程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_间期可清晰看到其形态

③染色质:什么叫染色质?其组成成分是什么?存在于细胞周期的什么时期?染色质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仔细阅读32页讲述染色质的这部分内容)

3.细胞核的功能: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参见课堂笔记)

原核细胞代表生物举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

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也不属于原核。

§2.2细胞增殖

1.真核细胞_方式有3种:有丝_无丝_减数

_.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指的是从一次_成开始,到下一次_成为止。其中_期占整个周期的90~95%,_时间相对短很多。

3.无丝_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不能保证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例如蛙的红细胞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相关 文章 :

★ 高二生物会考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 2020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上学期会考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学会考的知识必考点

★ 高二生物学考试知识点

★ 高二生物会考补考知识点

2022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要善于用地理的眼光看待问题,从中发掘所涉及的原理和规律。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21 高二地理 会考知识点 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1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1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我国21世纪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工程实施的原因是一致的,即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却非常丰富。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都是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少,供过于求;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供不应求。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区域的影响

(一)西气东输

1.路线

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管道——上海

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实施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西电东送

1.线路

北线:山西、内蒙古、黄河上游——火电、水电——华北(京津唐)

中线:三峡、长江上游——水电——华东(沪宁杭)

南线:珠江上中游、贵族、云南——水电、火电——华南(珠三角)

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的影响

将西部的能源资源转化成电能,推动西部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2021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2

传统稻作农业

分布: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以及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区位因素生产特点

原始迁移农业热带雨林地区某些原始部落①人口稀少

②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低下,无固定土地。

随人口数量增加,生态破坏愈加

稻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的热带雨林区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

②平坦的土地

③劳动力丰富

④ 种植 历史悠久①小农经济

②单产量高,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_带干旱的山地①气候干旱,降水不稳定②生产历史悠久, 经验 丰富③劳动力丰富④灌溉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采用各种 方法 恢复土壤肥力,有 饲养 家畜的传统。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地代表:美国中部平原的商品农业区位优势: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

③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区位优势:

①优良的天然草场

②地广人稀,地租低交通运输便捷

混合

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主要是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的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特点:①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②农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2021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3

1.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德国鲁尔区)

1)鲁尔区兴起的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场广阔等。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环境污染;

④工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 措施 :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

③治理环境污染;

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⑤发展科技和高等 教育 。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对外开放政策

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2021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2021

★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 2020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

★ 2021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 2021年地理中考的知识点总结

★ 2021年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

求今年高二会考必备复习资料

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 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

(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a.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的实在, 是性的。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b.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精神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的前进方向,提出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的变革。

6、全面认识主义

(1)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3)主义化的理论成果:思想、特色理论体系(理论、“”重要思想、。)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固有属性和特性(客观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②运动是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联系: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②物质世界是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

1、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本质)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4、怎样做到: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反对为意志论,反对安于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七、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历史性的特点。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八、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方:坚持实践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九、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l 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具体、有条件的。

(2)方: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

⑴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方: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⑴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⑵方: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⑴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⑵方: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佳方案,实现整体的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l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②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③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之和。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⑴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⑵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①内容: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其实没必要额外买复习资料的,会考一般都是很简单的.你只要好好把课本上的内容读一遍记记就oK.我当年就这么办的考的,还不错.

高二生物会考补考知识点

在高一的学习上,也许你在高一阶段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但进入高二时期,你的学习目标就应该逐步清晰和明朗起来,否则学习就会缺乏动力。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生物 会考补考知识点,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二生物会考补考知识点1

1、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3、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9、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0、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11、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

12、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3、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14、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15、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

16、细胞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细胞内发生催化作用。

18、细胞都能增殖、都能进行DNA,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19、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0、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1、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22、能生活。

23、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或核糖体。

24、只要产生就能与卵细胞受精。

25、人和动物、植物的遗传物质中核苷酸种类有8种。

26、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2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28、DNA能通过核孔。

29、人体不再的体细胞有46个DNA分子。

30、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所含DNA不同、所含RNA相同。

高二生物会考补考知识点2

1、染色体变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4、染色体组:一般的,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5、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6、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6n,42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3n,21条染色体。),

7、一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8、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9、花离体培养法:具有不同优点的品种杂交,取F1的花用组织培养的 方法 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单倍体染色体加倍,选取符合要求的个体作种。

高二生物会考补考知识点3

1.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免疫系统的功能:、和清除。

4.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5.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6.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7.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8.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9.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高二生物会考补考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2020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 2018年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会考的知识点详解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复习提纲

★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重要的复习提纲

★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复习提纲(2)

★ 2017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 高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归纳

★ 高二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高二数学会考知识点大全

知识掌握的,应该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识重新捡起来之后。这样看来,应对高二这一变化的较优选择,是在高二还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意识地把高一内容从头捡起,自己规划进度,提前复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二数学 会考知识点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二数学会考知识点大全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 的范围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 轴相交的直线 ,如果把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 重合时所转的小正角记为, 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 与 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

过两点(_1,y1),(_2,y2)的直线的斜率k=( y2-y1)/(_2-_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 方法 。

3、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 斜率为 ,则直线方程为 ,

⑵斜截式: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为 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 , ,① ‖ , ; ② .

直线 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

(1)平行 A1/A2=B1/B2 注意检验(2)垂直 A1A2+B1B2=0

5、点 到直线 的距离公式 ;

两条平行线 与 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 .⑵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 相离 ② 相切 ③ 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 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 ①方程 (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2c; ③ e= 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 a2=b2+c2 ;

2、双曲线:①方程 (a,b>0) 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2c; ③e= ;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 或 c2=a2+b2

3、抛物线 :①方程y2=2p_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 ②定义:PF=d焦点F( ,0),准线_=- ;③焦半径 ; 焦点弦=_1+_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1、 , . (1) ;(2) .

2、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abcosθ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

3、模的计算:a= . 算模可以先算向量的平方

4、向量的运算过程中完全平方公式等照样适用:

三、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学会三视图的分析:

2、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_、Oy。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 o'_'、o'y'、使∠_'o'y'=45°(或135° ); (2)平行于_轴的线段长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减半.(3)直观图中的45度原图中就是90度,直观图中的90度原图一定不是90度.

3、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侧+2S底;②侧面积:S侧= ;③体积:V=S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侧+S底;②侧面积:S侧= ;③体积:V= S底h:

⑶台体①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S侧=

⑷球体:①表面积:S= ;②体积:V=

4、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1)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线平行线面平行;②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问题: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核心是线面垂直: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5、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

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

四、导数:

1、导数的定义: 在点 处的导数记作 .

2. 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 在点 处切线的斜率

①k=f/(_0)表示过曲线y=f(_)上P(_0,f(_0))切线斜率。V=s/(t) 表示即时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 ;② ;③ ;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5.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那么 为增函数;如果 ,那么为减函数;

注意:如果已知 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 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

②求方程 的根;

③列表:检验 在方程 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3)求可导函数值与小值的步骤:

?求 的根; ?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的为值,小的是小值。

五、常用逻辑用语:

1、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则q;⑵逆命题:若q则p;⑶否命题:若 p则 q;⑷逆否命题:若 q则 p

注:

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时注意转化。

2、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否定形式是 ;否命题是 .命题“ 或 ”的否定是“ 且 ”;“ 且 ”的否定是“ 或 ”.

3、逻辑联结词:

⑴且(and) :命题形式 p q; p q p q p q p

⑵或(or):命题形式 p q; 真 真 真 真

⑶非(not):命题形式 p . 真 真

真 真 真

“或命题”的真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全”;

“且命题”的真特点是“一即,要真全真”;

“非命题”的真特点是“一真一”

4、充要条件

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5、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短语 “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 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全称命题p: ; 全称命题p的否定 p:。

特称命题p: ; 特称命题p的否定 p: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小结

排列组合

排列P------和顺序有关

组合C-------不牵涉到顺序的问题

排列分顺序,组合不分

例如把5本不同的书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排列"

把5本书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组合"

1.排列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p(n,m)表示.

p(n,m)=n(n-1)(n-2)……(n-m+1)=n!/(n-m)!(规定0!=1).

2.组合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表示.

c(n,m)=p(n,m)/m!=n!/((n-m)!_!);c(n,m)=c(n,n-m);

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

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

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n!/(n1!_2!_.._k!).

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

排列(Pnm(n为下标,m为上标))

Pnm=n×(n-1)....(n-m+1);Pnm=n!/(n-m)!(注:!是阶乘符号);P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n!;0!=1;Pn1(n为下标1为上标)=n

组合(Cnm(n为下标,m为上标))

Cnm=Pnm/Pmm;Cnm=n!/m!(n-m)!;C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1;Cn1(n为下标1为上标)=n;Cnm=Cnn-m

20__-07-0813:30

公式P是指排列,从N个元素取R个进行排列。公式C是指组合,从N个元素取R个,不进行排列。N-元素的总个数R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阶乘,如9!=9________

从N倒数r个,表达式应该为n_n-1)_n-2)..(n-r+1);

因为从n到(n-r+1)个数为n-(n-r+1)=r

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总结

概念

(1)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4)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

空集是任何的子集,是任何非空的真子集。

高二数学会考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二数学期中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概括

★ 高二数学期中考试的知识点分析

★ 高二数学圆的知识点

★ 2021年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

★ 高中会考数学知识点

★ 高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 高二会考是什么意思

★ 2017高二数学会考试题及

★ 2017高二数学期中考试必背的知识点

★ 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归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a13828211729@163.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