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_初三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视频

综合百科 2024-07-24 09:50:14

化学初三上册重要知识点

液体品的取用:瓶塞要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口。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处保持水品。

化学初三上册重要知识点1 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初三化学上册_初三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视频初三化学上册_初三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视频


中考中规定:“提前十分钟发卷,让考生填写准考证号、座位号、姓名、填涂答题卡等,但不能作答。”考生可利用这段时间,将试卷浏览一遍,把握试卷全局,大致了解题量、题型及分值的分布,了解试题的难易度,了解哪些题易、哪些题难,作到心中有数,才能举措对路。

知识导学

化学和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进行解读。 水、钢铁、空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资源。资源的有限性决定我们必须节约资源、保护资源。钢铁的腐蚀,水源、大气的污染、矿石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资源匮乏等严重问题。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的污染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灾难性后果。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化学与前沿科学密不可分。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知识导学

物理性质是从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硬度等角度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而化学性质则从物质生成新物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中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的。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前后的物质是否是同一物质,即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有些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不同但组成元素却相同,多数物质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如果我们只把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使用,会使得有限的宝贵的石油资源白白浪费掉,因为经过石油化工,煤炭、石油能够综合利用,制造与合成出价值更高的化工产品。能够更有效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知识导学

本实验的原理是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利用过量红磷的燃烧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即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装置不漏气。因为若装置漏气,虽然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但是从外界又进入一些气体,并不能使压强减小很明显,因而水并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中。

②燃烧匙里要放入过量的红磷,目的是使红磷燃烧,尽可能消耗尽钟罩内的氧气。 ③应该到温度冷却到室温时才可以观察,因为如果温度较高时,虽然气体减少,但是压强并不能减少很明显,因而也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

红磷燃烧时生成无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因此描述为白烟。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该数值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 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根据氮气的性质得知其用途广泛,有:

a.制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b.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里充氮气用来防腐;

c.医疗上用液氮治疗一些皮肤病和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稀有气体的用途有:

a.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是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以使灯泡经久耐用。

c.用于激光技术。

d.氦气可作冷却剂。

e.氙气可作麻醉剂。

当进入大气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对人类和生物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利用压强,使水进入,测出氧气的体积,或利用压强,使密闭系统的活塞移动,根据活塞移动的体积测出氧气的体积。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知识导学

学习氧气时注意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在收集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氧气在气态时是无色的,在固态和液态时是淡蓝色。

重点会描述木炭、硫、铝、磷、铁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知道做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并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一般从四方面来描述:①物质原来的颜色;②对产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③放出热量;④对生成物加以描述。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集气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光一般指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条燃烧、木炭燃烧等只产生光,不产生火焰;火焰是指气体燃烧或达到沸点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硫、酒精、气体燃烧等产生的现象。

无氧化二磷是固体,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液滴。

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气瓶炸裂,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凉水。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蜡烛燃烧时盛氧气的集气瓶要干燥,可观察到水雾。

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很缓慢的氧化反应,也要放出热量。如果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可以引起自发燃烧,也就是自燃。缓慢氧化也可以向剧烈氧化反应转化。

供给呼吸主要用于:医疗、登山、潜水、宇航。

支持燃烧主要用于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炼钢,作火箭助燃剂。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重点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和仪器装置,能够按照作步骤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之一,故写在箭头的上方。

学习催化剂时注意:

①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 ②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③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④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如利用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

⑤催化剂并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

⑥催化剂可简单地理解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二不变是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实验时要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伸入锥形瓶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加品时先加固体品再加液体品。

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依据生成物的性质,如密度是否比空气大,是否溶于水等。 ①排水集气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尽快地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需要验满。

③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需要验满。

利用制氧气时注意问题:

①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底部,使炸裂。

②导气管伸入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这样便于气体导出。 ③品不能聚集在底部,应平铺在底部,使之均匀受热。

④铁夹应夹在距离口约1/3处。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进行预热,即先将酒精灯在下方来回移动,让均匀受热,然后对准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当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才能收集。

⑦加热制取氧气时,不要忘掉在口处放上一团松软的棉花,以免小颗粒进入导气管,堵塞导气管。

⑧实验开始前,不要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⑨实验结束时,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走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底部炸裂。

⑩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知识导学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需要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措施:①改善燃料的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②增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如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等。

其密度通过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来认识,其溶解性结合课本小实验和制汽水等生活实例理解。

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态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指它不支持非还原性物质燃烧,却能支持一些还原性很强的(如活泼金属镁)物质燃烧。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生成的碳酸的作用。这地方比较容易出错。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方式。

品的选用要注意:

(1)不能选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挥发性太强,能挥发出大量的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选用硫酸,因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沉淀包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不能用碳酸钠、碳酸钾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它们易溶于水,反应速率大,难以收集。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据此,气体发生装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类是:固体与固体需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加热制氧气,需要的仪器有:大、酒精灯、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等。

另一类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的仪器可以是:大、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也可以用下列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应注意三点:

,所收集气体若有毒性,能用排水法就不要用排空气法,以防污染空气。 第二,导管必须伸到集气瓶底部,这样才能把集气瓶内的气体充分排净。

化学初三上册重要知识点2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氧气与铁反应 3Fe + 2O2点燃Fe3O4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焦炉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8、取用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21、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化学初三上册重要知识点3

【性质活泼的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4Al+3O2==2Al2O3

碳C+O2==CO2

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奇妙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4/5和1/5。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二、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实验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而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慢慢白烟消失,等瓶内恢复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三、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等)和烟尘。

2.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日报质量:空气日报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首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氢制取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反应原理:氢(加入)二氧化锰-→水+氧气

二、加热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氧气(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加热)-→+二氧化锰+氧气

(1)是基本反应类型

(2)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2、作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装品

(3)定:固定

(4)点:点燃酒精灯

(5)收:收集氧气(利用排水法)

(6)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固定时,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

(3)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刚产生气泡不能立即收集。【这时产生的气泡是和导管内排出的空气。如果收集,则收集的气体(氧气)不纯】

(6)加热制取氧气时,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的粉末进入导管,使水槽中的水变红】

(7)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

六、氧气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种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第二种制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人教版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有用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的实用才有价值意义。智商的高低体现知识多少,情商的高低体现能力的大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1

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作

一、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品的味道。

2.取用品注意节约:取用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底部。

3.用剩的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品的取用

1.块2、1空气的成分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液滴入接受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内焰温度,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品,品要铺平,要把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而使破裂;加热液体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1/3,要把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3.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 、CO2、P2O5等。

4.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5.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P等。

6.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SO2等。

7.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8.化合反应:

9.分解反应:

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0.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1.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2.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

(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

O2:21% ;

稀有气体:0.94% ;

CO2:0.03% ;

其它 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硫 S +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品:

氢和二氧化锰或或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氢 水+氧气

(2) +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 +氧气

4.收集 方法 :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品装入,用带导管的单孔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综合,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可见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个元素不变。橡皮塞塞紧。

定:将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均匀受热后对准中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品加热时),防止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底部,而使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内的品要平铺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的中上部(离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下方来回移动,让均匀受热,然后对准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制取氧气时,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3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2H2↑+O2↑

3.水的组成:

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

(验纯的方法:收集一的氢气,用拇指堵住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

(2)过滤;

(3)消毒(加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

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

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

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人教版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梳理整理大全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 九年级化学全必背知识点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大全

b.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的光。灯管里充入氩气,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粉红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红光。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4)内的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3.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5.吸收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Ca(OH)2 + SO2 ==== CaSO3 ↓+ H2O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2.盐酸和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65.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与: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与: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70.氯化钠溶液和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初三上学期化学方程式

氧化镁 MgO 氢氧化镁 Mg(OH)2 CuCl2 Fe(N03)3

初三上学15. 氢的分解:2H 2O 2MnO 2H 2O+O 2↑期化学方程式如下: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化合反应,镁在空气中的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木炭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6、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2O2点燃=CO2+2H2O。

7、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8、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

9、锌和稀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

10、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1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13、加热: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4、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上制二氧化碳的方法):CaCO3高温=CaO+CO2↑。

初三上学期第4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2H2+O2=(点燃)2H2

2Hg+O2=(点燃)2HgO

S+O2=(点燃)SO2

H2O2=(分解当氢气与空气混合时,一旦点燃,反应迅速进行,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是塑料桶内的气体迅速膨胀,结果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H2↑+O2↑

H2+O2=(点燃)H2O2

2Mg+2O2=(点燃)2MgO2

4P+5O2=(点燃)2P2O5

Fe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小微粒。+CuSO4=Cu+FeSO4

3Fe+2O2=(点燃)Fe3O4

Na+Cl=NaCl

2KClO3=(分解)2KCl+3O2↑

还有很多!

C+O2=(点燃)CO2

2H2+O2=(点燃)2H2

2AL2O3=(通电)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AL+302↑

C+O2=(点燃)CO2

2H2+O2=(点燃)2H2

2AL2O3=(通电)4AL+302↑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整理

2.实验装置:

初三化学所学习的知识贴近生活,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其中的联系并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我就总结了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石墨很软,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有优良的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3.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足球状分子,可用于超导体,新材料等。

4.这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存在很大的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5.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高温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⑴可燃性:

氧气充足时:C+O2点燃CO2。

氧气不足时:2C+O2点燃2CO。

注意:碳在空气中燃烧常同时发生上述两个反应,由于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很不充分,放热少,且生成有毒的CO气体,所以应保持空气流通,让碳充分燃烧。

⑵还原性:

①碳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氧化剂:氧化铜,还原剂:C。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②碳还原CO2:CO2+C高温2CO氧化剂:CO2,还原剂:C。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发生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6.验满: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木条熄灭(不要伸入瓶中)。

注意:品不能用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因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着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也不能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因为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混入CO2中,使制得的气体不纯。

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表示的意义:

(1)(宏观)表示某种元素;(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Fe、S、He。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4.地壳中含量多的四种元素:O、Si、Al、Fe,其中含量多的金属元素是Al。

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1)金属元素:外层电子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2)非金属元素: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在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6.元素周期表规律:

(1)横行(周期):电子层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电子层数相同,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2)纵行(族):同一族中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化学式

1.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3分子:素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分子(表示水分子);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N2;氦气He;白磷P;水银Hg;生铁、钢的主要成分Fe;

干冰CO2;冰H2O;氢(双氧水)H2O2泸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氧化铜CuO;

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HCl;氯化亚铁FeCl2;AlCl3;

NaCl;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硫酸铁Fe2(SO4)3;硫酸镁MgSO4;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KNO3;

AgNO3;Cu(NO3)2;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

乙醇(酒精)C2H5OH;KClO3;KCl;KMnO4;

K2MnO4;盐酸HCl;硫酸H2SO4。

初三上册31个化学方程式

1.品: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HCl)。

1.2H2O2 二氧化锰 2H2O+O2↑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2.K2MnO4+MnO2+O2↑

3. 2KClO3加热3KCl+3O2

3.4Al+3O2点燃2Al2O3

4.3Fe+2O2点燃Fe3O4

5.C + O2 点燃CO2

6.2Mg+O2点燃2MgO

7.S + O2 点燃SO2

8.4P + 5O2 点燃2P2O5

9.2C+O2 点燃 2CO

10.CH4+2O2点燃2H2O+CO2

11.C2H5OH +3O2点燃3H2O+2CO2

12.2H2+O2 点燃2H2O

13.2CO+O2点燃2CO2

14.2H2O通电2H2↑+O2↑

15.CaCO3+2HCl=CaCl2+H2O+CO2↑

16.CO2 +Ca(OH)2 = CaCO3↓+ H2O

17.CO2+2NaOH = Na2CO3+ H2O

18.H2CO3 = CO2↑ + H2O

19.C + CO2高温2CO

20.CO+ CuOΔ Cu+ H2O

21.Fe2O3+3CO高温 2Fe+3CO2

2CO+O2点燃2CO2

22.C+2CuO高温 2 Cu +CO2 ↑

C + O2 点燃CO2 2C+O2 点燃 2CO

23.H2+ CuOΔ Cu+ H2O

24.SO2 + H2O = H2SO3

25.Fe+2HCl =FeCl2+H2↑ Fe+H2SO4=Fe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Mg+2HCl =MgCl2+H2↑ Mg+H2SO4 =MgSO4+H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26.Fe+CuSO4=Cu+FeSO4

27.(1)CO2+Ca(OH)2 = CaCO3↓+ H2O

CO2+2NaOH = Na2CO3+ H2O

(2)Na2CO3+ Ca(OH)2 = CaCO3↓+2NaOH

29.CaCO3=CaO+ CO2↑(高温)

30.CaO+ H2O = Ca(OH)2

Zn+H2SO4=ZnSO4+H2↑31.H2O=H2+O2(电离)

呼呼,

泸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 教育 的中学,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对初中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 学习 方法 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 总结 》,供大家学习参考。

泸教版 九年级化学 上册知识点

【氧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的性质】

(1)氧气的物体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氢制名 称 符号 名 称 符号 名 称 符 号 名 称 符 号取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反应原理:氢(加入)二氧化锰-→水+氧气

二、加热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氧气(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加热)-→+二氧化锰+氧气

(1)是基本反应类型

(2)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2、作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装品

(3)定:固定

(4)点:点燃酒精灯

(5)收:收集氧气(利用排水法)

(6)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固定时,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

(3)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刚产生气泡不能立即收集。【这时产生的气泡是和导管内排出的空气。如果收集,则收集的气体(氧气)不纯】

(6)加热制取氧气时,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的粉末进入导管,使水槽中的水变红】

(7)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

六、氧气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种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第二种制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4/5和1/5。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其它 气体和杂质0.03%。

二、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实验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而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慢慢白烟消失,等瓶内恢复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三、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等)和烟尘。

2.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 措施 :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日报质量:空气日报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首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奇妙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泸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三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梳理整理大全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想要了解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有哪些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2化学方程式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的生成物是水。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拓展阅读:初中化学怎么备考复习

1、经常温故知新

在初三上学期,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化学的基础知识比较多,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是记忆容量大,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其中的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个分化点,一些同学会由于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而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可是事实上,就像我们学英语要学abc和音标一样,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入门工具。在这学期和以后的学习中,都一直要用它来表达学习内容,用得多了,就会消除陌生感并熟练起来。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回过头去重新读读书上已经学过的相关概念,这既可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又对新课的学习有帮助。

2、提高复习效率

到了复习阶段,同学都会拿到一本《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它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同学进行总复习的依据。“基本要求”中的有些内容若平时的教学中落实不够,如画实验仪器示意图,要在复习时补上。另外,基本要求上的习题都是专家精心设计的,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学要将这些题目“小题大做”,在做题的过程中尽量多考虑一下与本题相关的其他内容,多联系,真正地掌握并能举一反三。至于平时的教学中介绍过而“基本要求”中不作要求的内容,特别是提高要求的内容,如方程式计算中的过量问题,复习时就不要再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

3、增强表达能力

近年来中考的另一个特点是阅读量和简答题分量增大。对于阅读量大的题目,一些同学由于题目看不懂而失分。因此首先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课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阅读能力;其次,阅读量大的题目中需要阅读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联系生产、生活和时事的内容,这类题的特点是起点高、落点低,能力要求并不高,只要通过阅读看清题意,一般就能解决。关键是心理上不要先入为主地觉得它难。还可以对时事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多作了解,因为如果一个信息是你所熟悉的,阅读的难度就会降低,同时还可以减轻因陌生而导致的紧张。

4、充分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近年来的中考突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诸如实验作、实验设计和评价、实验报告的书写等方面的内容的考查。中考实验题的比例由15%升至25%,难度也逐年上升。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充分重视实验,争取多动手做实验。对于实验手册要求的学生实验和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要注意对实验目的、原理、作、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在总复习阶段,可以对各种试卷中的实验题进行分类归纳,以领会近几年实验题的要求和趋势。

对于简答题,一些同学会做却表达不清楚,这与同学的年龄特征和平时不重视简答题有关。其实课本上就有较多的简答题,我们要经常练习用文字将答案写出来。

5、形成知识网络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工原料,用于制造汽水、纯碱、化肥,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液态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可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受热时气体逸出。

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它的特点是量大面广。初中化学共介绍了五种混合物、四种单质、十六种化合物。学习时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老师和教辅书籍都会给出现成的小结图表,同学在记这些图表的同时,要尝试着仿照这些图表,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自己制作图表,这样做的效果比一味地背现成的图表要好得多。

中考数学应试技巧有哪些

1、充分利用考前十分钟,通览全卷,把握全局。

2、科学统筹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合理支配答题时间。

在中考的数学试卷中,绝大多数是基础题、中档题,难题是极少的。为了让迎考心态处于状态,考生要科学统筹答题顺序,合理支配答案题时间。步,先做容易得分、计算量又不大的题,快速增加得分,体验成功感,有利于消除刚开考时的紧张心理;第二步,做有一定的解题思路,但又需要一定计算和表述时间的题,不断补充分值,此时,完成大部分的试题,心理上又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利于活化大脑中的知识脉络;一步,在无后顾之忧的轻松、稳定状态下,集中“火力”,去攻打心中所谓的难题。切忌从头做到尾,一旦碰到坎,跨不过去,花费时间过多,就会影响后面题目的作答,心理上会造成过重负担,导致审题不周,漏这漏那,错乱百出,连连失分。

3、谨慎审题,在准确的基础上求快,争取时间。

一般题目至少看两遍,弄清题意,找全信息,识别题中陷井,挖掘隐含条件。对感觉熟悉的图形、题目,越要谨慎,千万不要凭借旧经验和旧思路方法,没看清楚题目就想当然的作答。因为图形、内容的相同,并不意味着题目的设问也相同。对新题型更要仔细读题,耐心地多看几遍。把已知条件的常规反射一一列出,再寻找“桥梁”链接已知量和待求量。只有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才求快。

4、答题规范,不丢“冤枉”分。

考生了解评分标准,秉承“扣分点,要必免;得分点,要多写;关键点,不能省”原则,规范作答,正确书写格式,既不轻易失分,又能在自己不能完全求解的试题中多得一些零散分。另外,书写要工整、清晰,卷面要整洁,作答案顺序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等。这些,将会让评卷的老师在可扣可不扣的地方,不扣你的分,在可给可不给的地方,给你分,使你获益多多,不丢“冤枉”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a13828211729@163.com 邮箱删除。